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及重点工作执行情况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10-00030 组配分类: 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及重点工作执行情况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前三季度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展表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10-24 发布日期: 2025-10-24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10-00030
组配分类: 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及重点工作执行情况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前三季度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展表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10-24
发布日期: 2025-10-24
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前三季度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展表
发布时间:2025-10-24 16:04 信息来源: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任务序号 任务事项 完成情况 序时进度
271 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00家以上。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累计3300个以上。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稳妥有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网签扫尾、档案整理等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市、县(区)联动建立梯次培育机制,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政策,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加大培育、引导和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中药饮品、食品加工、农技装备制造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43家。
二是228日,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整改暨农经工作推进会议,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安排。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296个。
三是强化宅基地审批管理,截至20259月底,全市受理宅基地申请11026件(新建2263件、翻建8773件),审批10050件(新建1952件、翻建7847件),审批率91.15%
四是组织各县区集中力量,对剩余尚未完成合同签订的农户进行逐户摸排,分析问题成因,按照一户一策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密切关注延包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风险防范预案,确保延包工作稳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100.8万户农户延包合同网签率达99.9%。同时,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延包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抓紧对现有延包资料进行再梳理,补差补缺,确保达到规范建档要求。。
85%
270 持续健全扶贫项目资产长效管护机制,做好帮扶产业评估,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排查2021年以来建成后未运营的资产,指导县区结合四个一批做好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分类整改。截至9月底,排查问题整改率91%2.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全面摸清帮扶项目资产底数,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正在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将于11月底前完成摸底录入。 75%
269 适度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设施蔬果基地建设,设施蔬果种植面积达75万亩。 积极推进设施蔬果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蒙城县智慧菌菇产业园和利辛县如意情鹿茸菇产业园基地项目建设,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设施蔬果种植面积60.07万亩。 80%
266 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1.完善监测预警核查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筛查预警工作机制的通知》,1-9月份推送基层核查预警信息20446条,通过预警信息核查,有6502185人纳入监测。2.常态化动态管理。截止9月底,新增识别监测对象1362户、4546人。监测对象总数为18768户、49420人,新消除风险28128161人,已消除风险1466036610人,风险消除率78.11%3.精准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为脱贫户制定帮扶措施118.56万条,户均7.77条,为监测对象制定帮措施划15.02万条,户均8条。4.组织开展监测对象精准识别专项行动。从86日到95日,一个月时间,新识别录入系统平台监测对象5591870人,是今年前7个月的1.5倍。5.开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打通数据壁垒构建联动监测网络,统一认定标准规范对象识别依据,整合帮扶资源优化政策供给体系,通过一次申请、分类认定识别新增低保874人、新增特困供养人员79人、新增低保边缘家庭446人、新增支出型困难家庭104人、新增防止返贫监测对象952人。 90%
264 加强务工就业监测,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在16万人以上。 常态化做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数据监测,不定期组织开展就业信息抽查核查,提升就业信息质量。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17.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98% 100%
26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 全市争取中央、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5亿元,通过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户、服务组织购置大型智能高端机械,目前全市已受理补贴各类机具2.6万余台套,使用补贴资金2.4亿元。充分发挥农机在三秋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强化机具调度,全力组织抢收抢烘。三秋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机具10万台(套),其中:玉米收割机1.06万台、谷物收割机1.8万台、80马力以上拖拉机2.3万台、播种机4.15万台。截至1017日,全市655.21万亩秋粮已收634.72万亩,基本完成秋粮枪收任务。 80%
262 力争培育皖美农品品牌4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 2025年,我市4个品牌入选皖美农品品牌,其中,1个区域公用品牌亳菊(谯城区),3个产品品牌皖蔬牌黄瓜(蒙城县)、金沙河牌挂面(涡阳县)、亳花香牌花椰菜(利辛县);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42个。 100%
261 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人以上。 印发《关于印发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亳农社函〔202530号),2025年度全市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3040人,其中市本级计划培育90人。目前,县级已完成培育1300人,市本级将于1021日进行培育机构项目开标。 75%
260 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9个、中心村41个,迭代升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463个,完成改厕2万户。 1.省批准建设2025年度精品示范村9个、省级中心村41个,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项目立项等工作。 2..印发《亳州市建设干净整洁摆放有序的美丽宜居自然村实施方案》,市本级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200万元,用于支持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坚持自议、自筹、自建、自管四自模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已建成美丽宜居自然村400个。 3.全市2025年度2万户改厕任务,目前已完成2.1万户。 80%
259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按施工周期序时完成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省下达我市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3万亩,其中新建1.5万亩、改造提升2.8万亩,各县区完成工程设计、评审和批复,目前,涡阳县、利辛县和谯城区均已完成工程招标挂网;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市级制定《关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举牌验收制度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围绕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主体、管护职责、资金来源等,起草了《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实施细则》,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专项研究两次,将按照相关程序尽快出台我市高标准农田管护办法。 80%
258 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做好成果汇总。 指导各县区顺利完成内业检测县级自验和省级验收,各县区均已初步完成成果汇总并报送至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市级成果汇总框架已形成,根据省级要求,将于十一月下旬完成并上报至省级。 80%
257 加强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和收益分配,确保全年发电量不低于5.8亿度,等效利用小时数不低于1160小时。 20259底,全市发电量5.24亿度,已完成89.6%;等效利用小时数已达到1037小时,已完成89.4% 89%
256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拓宽集体增收渠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我局于228日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整改暨农经工作推进会议,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整改、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安排。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排查整治,目前全市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1109个,完成整改959个,挽回经济损失1038.2万元。三是指导县区制定了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扶持目标和推进措施。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局分管负责同志分别于327日、422日、427日、526日、826日、917日开展了6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集体经济发展等业务培训,共计培训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等近1300人次,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90%
255 力争新获认证省级智慧农(牧、渔)场4个以上。 2025年上半年已经完成省级智慧农场(牧场、渔场)认定申报工作。推荐涡阳牧原智慧牧场、蜜沛果蔬菌菇智慧农场、安徽省亳州市长三角绿色蔬果智慧农场、漆园肉牛养殖基地、森林公园智能菌菇房产业园、正源智慧生态牧场、亳州市谯城区彪臣种植家庭农场蔬菜育苗智慧农场、隆生生态智慧农场、亳州市兴梦家庭农场中药材种植智慧农场、亳州谯城区茂源家庭农场智慧养渔场、润飞智慧渔场、众联农牧肉牛智慧牧场等12个智慧农(牧、渔)场为安徽省智慧农(牧、渔)场(暨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待省级认定。 90%
254 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稳定在4.8万家、2.6万家左右。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558.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3.1%,其中,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39.2万亩、占比60.8%;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稳定在4.8万家和2.6万家左右。 100%
25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5元,同比增长5.5%、居全省第14位,低于全省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下降5个位次。 滞后原因分析: 1.部分经济指标下滑严重。上半年,我市GDP增速位居全省第11位、较上季度下降7个位次,一产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13位、较上季度下降9个位次,三产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较上季度下降3个位次,工业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较上季度下降4个位次。上述经济指标的下滑对评估测算我市农民收入增速较为不利。 2.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房地产行业、餐饮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影响,用工需求锐减,导致农民工返乡明显增多,继续务工农民工工作时长缩短、薪资降低,增收下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 3.经营性收入下降明显。受粮食价格增长动力不足、中药材价格明显下降、农资价格上涨、种植成本增加等影响,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明显下降。 4.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如土地租金、投资收益)和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补贴)增长缓慢,未能有效拉动整体收入增长。 80%
252 做好蒙城县芡河鳜鱼青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 1.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保护区内非法捕捞行为,坚决落实巡查人员、线路、水域、情况、日志五到位,重点打击生产性垂钓”“电毒炸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禁捕水域共出动执法人员33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1辆次,出动执法船艇62艘次,共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艘,清理整治违规网具63张,立案查办各类涉渔违法违规案件6件,涉案人员25人;已司法移送案件4件、涉案人员23人。 2.强化资金保障。今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奖补资金45万元,用于保护区内开展渔政执法监管、禁捕退捕宣传动员等。目前,资金已拨付至蒙城县。 75%
251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秸秆产业化率稳定在60%以上,秸秆饲料化率稳定在25%以上。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持续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和化学农药减施增效行动,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低于参考定额限量指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 一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印发了《2025年亳州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秸秆台账调查工作,全市共计抽样调查了360个农户、444家秸秆企业,并完成农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加快推进2024年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现场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截至9月底,全市6个签约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完成投资8.12亿元,占总资金的44.1%。我市三县一区均成功申报2025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获取中央财政资金4012万元,占全省资金的31.26%,为全省唯一市;目前,各县区正在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已经完成总进度的80%以上。积极动员我市秸秆及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参加2025皖美绿色食品暨循环农业博览会,提前筹备做好各项参展工作。
二是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对新建、改(扩)建养殖场落实指导,确保治污设施达标;引导养殖场利用午收空茬时机还田利用;不定期开展资源资源化利用工作暗访,对发现治污设施损毁、还田不规范的现象,及时指导整改。今年以来,已开展环保问题暗访督导18次,发现问题7个,已整改问题7个。截至目前,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三是持续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和化学农药减施增效行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市土壤肥料工作的提示函》分解年度任务,编发48期农田墒情简报,分月制定田管意见,指导县区科学施肥、抗旱排涝降渍、适合抢收晾晒,有效促进全年粮油丰收。全市追施小麦返青肥250万亩,拔节肥660万亩,油菜追肥5万亩;完成田间试验33个,小麦作物化肥利用率43.1%。发布施肥配方38个,发放施肥配方卡15.3万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430.28万亩,技术覆盖率92.3%;推广种肥同播面积939.5万亩,大豆根瘤菌应用26万亩,缓释肥114万亩次,有机肥料324.1万亩次。病虫害共发生820万亩次,防治2272万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预防1452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1434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3.1%,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做到农药使用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病虫害累计发生624.6万亩次,累计防治972.1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
80%
75%
95%
250 做好生猪产能调控,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低于13.8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不低于847个。统筹抓好肉蛋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各县区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对养殖场进行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培训,指导养殖场合理控栏、补栏。 二是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政策,增强养殖场信心。 三是积极争取生猪调出大县资金2104万元,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四是开展春防和秋防,对生猪开展口蹄疫等强制免疫,降低风险,2025年我市未发生大规模生猪疫病。 截至三季度,据业务数据:我市能繁母猪为15.5万头;生猪监测月报系统中有规模猪场894个;全市水产品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4.3%,预计肉蛋奶总产44.36万吨、增长3.16%,市场供应充足。 75%
249 做强做优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畜禽等细分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400亿元以上。 围绕“1+2+N”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向,绘制食药同源食品、保健酒、生态畜禽、养生茶饮、大豆加工、玉米加工、蔬果加工、调味品8个产业图谱,推进上下游产业链接;亳药中药材、安徽肉牛获批农业农村部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涡阳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牛业大会和绿优亳品·飨客天下亳州市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今年三季度,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005.24亿元、增速12.02% 75%
248 新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以上。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年销售额达500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0家,其中已通过省级认定26家,通过三省一市农业农村部门认定4家,创建待认定10家;已完成省平台调度3次;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520.1万吨,销售额536.77亿元。 100%
247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育种创新攻关,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个。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在31万亩左右。 依托市农科院、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育种创新攻关,市农科院成功获批省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产业提升技术创新团队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个。依托涡阳县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优势,落实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31.4万亩。 100%
246 强化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和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资源稳定在300份左右。强化技术指导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万亩。 印发《亳州市2025年中药材春季田管指导意见》,编制《亳州市中药材绿色种植技术导则》,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动全市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截至20259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7.2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42.9万亩;累计开展技术培训7期、监管指导40余次,培训指导种植主体1000余人次。强化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建设,正在研发组培良种扩繁体系有60余种,已集成中药材组培良种扩繁技术体系39个,繁育中心上半年生产组培苗约400万株;稳步发展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累计收集种质资源400余份。 85%
245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省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下达任务,一体推进稳面积、增单产、减损耗,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六大工程。粮食种植面积1314万亩以上、产量103亿斤左右,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8万亩。 印发《关于下达2025年各县区粮食大豆油料生产目标的通知》,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县区,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印发2025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和技术方案,统筹资金1.19亿元开展二遍赤霉病防治1452万亩次,田间未发现有赤霉病发生。开展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行动,落实绿色高产高效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和粮食生产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分月制定田管意见,联合市电视台每周制作播出田管电视节目,促进粮食生产水平提升。2025年全市夏粮面积665.5万亩,同比增长0.3%;总产325.6万吨(65.1亿斤),同比基本持平。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0.79万亩。其中涡阳县9.04万亩,蒙城县8.62万亩,利辛县8.32万亩,谯城区4.81万亩。初步预计全市秋粮面积651万亩左右,产量194万吨左右;全年粮食面积1316万亩左右、产量520万吨(104亿斤)左右。 95%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889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方式:555530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0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