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69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8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69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8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8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9 11:08 信息来源: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328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黄西亮、巩彬、陶远明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创新探索多元化农业产权抵押融资模式

一是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范围。聚焦农村土地还权赋能,持续推进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唤醒”农村土地资源,截至4月末,全市贷款余额4201万元、373户;推动7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活体贷”信贷产品,截至4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活体抵押贷款14.59亿元。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聚焦农资产业链,亳州中行创新“制造业及链式客群”服务方案,以农业科技企业为龙头,辐射上下游农资经销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2025年累计为12户农资经销商发放贷款370万元;聚焦农机等设备更新,亳州农行、建行、谯城湖商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农机分期”“农机贷”“农机购置贷”等专项产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聚焦黄牛、水产等养殖业,工行、农行、药都农商行等多家机构推出“养殖贷”“养殖e贷”“海参经营贷”“黄牛贷”“金农畜牧贷”等专项产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202514月累计发放养殖类贷款9.3亿元;聚焦土地规模化经营需求,工行、涡阳农商行、利辛湖商等机构创新“种植e贷”“丰收贷”“金伙伴”等专项产品,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14月累计发放农地贷款14.3亿元;聚焦人才培育,亳州农行针对爱农业、懂技术、擅经营的“新农人”们,创新推出“新农人e贷”专项产品,助力“新农人”逐梦沃野。

二、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一是稳妥开展二轮延包。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在全省率先制作《二轮延包动漫宣传片》,完善“六个一”资料体系,按照8个步骤积极稳妥推进延包工作,全市共完成延包合同网签100.7万户,占到期农户的99.9%。我市延包工作做法及成效获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充分肯定,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培训班在我市举办。

二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政策,提升规范化水平。20243月,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新农人协会。截至2024年底,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4.7万家,农民合作社2.5万家,土地流转面积555.5万亩、流转率达62.8%,其中300亩左右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66.2万亩、占比47.9%

三、持续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

一是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印发《亳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以“1+2+N”为主攻方向,2024年,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336.58亿元、增速15.16%;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246个、投资额489.26亿元;新获得“皖美农品”品牌认定12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64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500个。20249月份成功举办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调度会。

二是做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企6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83家。建立农产品加工“规上、育规、拟退规”企业库,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0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10亿元以上10家,亿元以上150家。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998.7亿元,增速6%

四、加大金融机构资金投放力度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聚焦传统小麦良种培育、特色产业中药材繁育、良种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金融支持。4月末亳州市种业发展贷款余额8.53亿元,同比增长26.5%。农发行亳州市分行支持农业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兴禾半夏1号”,已形成25个中药材品种的组培技术体系。

二是加大农业示范园等建设金融支持。立足亳药花海、涡河湿地、田园风光等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加大金融打包支持力度,近两年支持蒙城“那年、乡下”芡河现代产业园中长期贷款1.2亿元,对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蒙城涡河城市公园和涡阳县美丽乡村PPP等项目共授信28亿元;针对蒙城县作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的定位,亳州农发行加大对蒙城县皖蔬现代产业园项目、蒙城县皖谷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蒙城兴农智谷(城市骨干冷链物流)项目信贷支持,总授信授信18.8亿元,支持蒙城蔬菜产业发展;围绕利辛县“秸秆变肉”工程,亳州农行为安徽浩翔美味食品有限公司授信1.5亿元,支持利辛县优质肉牛育种与养殖综合示范项目项目建设。

五、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全市31家科技创新平台由2所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如: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安徽省皖北良种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猪人工受精技术推广的模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被冠以“利辛模式”在全国示范推广。

二是开展技术攻关。亳州市药用植物组培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院所,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及应用等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在圃保存中药材种质320余份,完成6个新品种鉴定登记工作,推广中药材良种种植逾30000亩。

三是提升企业科研能力。2025年,我市已向省科技厅正式推荐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申请创建2025年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向省科技厅推荐将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安欣(涡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实验室的科研方向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

六、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依托亳州市中药材、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创新全链条、多样化的涉农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农发行创新“定购贷”等粮食物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头部粮食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有效对接;针对蔬菜基地规模化流转、规范化建设需求,农发行积极探索“农投平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蔬菜订单生产融资模式,一体推进农业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和村集体组织产业贷款,累计向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贷款5480万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药都农商行搭建“金农信e链”平台,提供涵盖中药仓单、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预期收益、合同订单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中药供应链融资方案,截至4月末已合作核心企业51家,仓储13家,贷款用信余额13.02亿元,用信户数658户。

七、持续强化农村人才支撑

一是定向招引高端人才。扎实推进“亳揽英才”行动,促进各路人才下乡,投身乡村振兴,组织全市33家企业赴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开展“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亳州市2024年秋季“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现场提供岗位400余个,开展宣传推介、现场招聘和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1人。

二是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围绕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加强对各类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批农民“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2024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3150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5人、农机手3233人,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13人,评定农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3人、中级18人,遴选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41人,实施乡村工匠“千师万匠”培育工程,做好市、县两级乡村工匠培育工作,认定市级乡村工匠名师300人,获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23人。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严格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人才慰问工作,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生活关怀。坚持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对照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分类分级目录,摸排入库C类人才3人、D类人才50人(正高级层次)、E类人才225人(副高级层次),以药都优才云卡为载体,积极落实人才在健康医疗、景区游览、乘坐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荐相应人才办理药都优才云卡2张。

八、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物流体系。建立商务、供销、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协作机制,推广“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全市设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快递点117个、村级快递点1300多个,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100%。印发《亳州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4-2030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村镇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重点围绕鲜活农产品,按照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助力降损增效,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累计157个,库容46.9万立方米。

二是强化展示推介。加强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荷兰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专业协会机构合作,先后举办全国调味品产业大会、第二届国际香料节、国际药博会等,通过重点项目推介、特色产品展示,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是强化电商建设。指导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开展“电商培训+直播带货”,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发挥利辛县、蒙城县、涡阳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市农村电商经营主体4000余家,有效拓宽了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园区12个,谯城区芍花景观获评“中国美丽田园”,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和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57.9亿元,增速10.9%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以规划为引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工作。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05585555931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620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889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方式:555530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0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