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62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1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62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1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1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9 09:53 信息来源: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312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闫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块田、两作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绿色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2022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我市在蒙城县开展的“一户一块田、一村两作区”改革实践被列为2022年全国地方深化改革案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进“一块田”改革,有效破解农村耕地“细碎化”难题,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市359个行政村、5681个村民组开展“一块田”改革,面积185.2万亩(其中蒙城县165.8万亩、涡阳县7.4万亩、利辛县0.6万亩、谯城区11.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6%

二、改革背景

1994年农村土地二轮发包时,各地受土地差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普遍按土地的“一、二、三”等级、采取“肥瘦搭配”的方式发包到户,有的户均6块以上,俗称“巴掌田”、“皮带田”。承包土地过于细碎化,不但不利于农户耕种,而且制约着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在此背景下,我市开展了“一块田”改革的试点探索。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土地确权推动“一块田”改革。2013年前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启动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不少农民因土地过于细碎、耕种不便,希望能将零星地块合并,实行“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意愿十分强烈。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要求各县区结合土地确权开展“一块田”改革。在全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可以探索实行先并地、再确权,以降低确权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蒙城县积极推进“一块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我市“一块田”改革受到农民欢迎和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安徽日报》《半月谈》《农村经济改革杂志社》《农村工作通讯》等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农机补贴刺激“一块田”改革。2016年,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亳州市2016年地方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亳政办秘〔201638号),我市在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按机具销售价格补贴30%)的基础上,市县财政按机具销售价格叠加补贴30%(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9.5亿元),并为购机方提供农机销售价格30%的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购机方只需支付约10%的现金就可购买农机具,大大提高了农民购机积极性,推动了农机具的足量配置。至201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795万千瓦,各类机具达28万多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1%,均居全省首位,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小麦、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玉米达99.6%),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全国示范市。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由2015年底的6843家激增至2016年底的10838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面积连片土地从事规模经营,进一步推动了“一块田”改革进程。

三、基本做法

(一)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各地选择干群基础比较好的村进行试点,组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入户谈心,让农民知道“为什么并地、怎么样并地、并地有什么好处”。蒙城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完成“一块田”改革工作的镇、村每亩奖补10元。

(二)把握政策,制定方案。试点村以村民组为单位,对承包土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核实承包人口、承包面积、地块四至以及流转情况等,逐户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改革实施方案。

(三)规范操作,有序推进。一是成立土地并块工作小组,负责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核查和地块路网、渠道规划;二是摸清底数。对每块土地进行实地丈量,登记造册,为改革提供真实依据;三是评定土地等级。根据土地肥力、地块位置、生产条件等,由村民评议确定土地等级和面积折算比例;四是确定农户“一块田”的面积和四至。互换完成后,农户签字确认。

(四)严格验收,完善程序。县级政府组织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分乡镇考核验收,乡镇对所辖村、组验收。完善档案材料,切实履行村民代表、经办人、审核人、承包农户签字手续。同时,做好相关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四、主要模式

我市在“一块田”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探索了一些做法,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土桥村全村“一块田”模式。城县许疃镇土桥村集体成立了现代农业合作社,农户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统一规划整理,打破原来的地界田埂,形成了“全村一块田”,发展规模化粮食、蔬菜、中药材种植。对农户承包地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按确权入股面积落实“保底+分红”,即在每年800/亩保底地租基础上进行分红。目前,土桥村7260亩土地全部由该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400余万元,盈利300余万元,入股社员每亩土地收益近1000元,远高于当地其他村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这种模式解决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问题。

(二)小辛集乡“一村两作区”模式。即在农户自愿前提下,以村组为单位,将耕地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愿意种田的农户集中在“自种区”按原确权面积从事种植,不愿种田的农户在“流转区”按确权面积取得土地租金收入。村集体将土地统一流转给大户经营,并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大户提供耕、种、管、收等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通过这种模式,种粮大户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200-300元。蒙城县小辛集乡已有178个村民组开展了此项改革,其中“自种区”农户23201.8万亩,“流转区”面积2.8万亩。

(三)金沙河股权联盟模式。涡阳县金沙河集团依托自身强大的加工优势,采取股权联盟模式发展规模化粮食种植。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入股金沙河种植合作社后,合作社将土地交由经培训后的职业农民经营管理,采取“保底+分红”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合作社在保障农民获得保底地租的基础上,对午秋两季获得的纯利润,按照职业农民、合作社、农户5:3:2比例进行二次分红。目前该公司股权联盟模式经营面积6200亩。这种模式完善了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解决了“土地入股”经营风险问题。

五、改革成效

一是盘活了农村耕地资源。“一块田”改革减少了地块之间垄沟、水渠、生产道路等占地。同时,对一些荒废地、闲置地进行了整治,相对增加了土地面积。如蒙城县乐土镇丁堂村“一块田”改革前,登记农村土地5200亩,试点结束后核实土地5980亩,相对增加780亩,增幅为15%。据统计,开展“一块田”改革的村组,核实耕地面积比二轮承包登记面积平均增加20%以上。既整合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又为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建设提供了用地支持。

二是提高了规模化经营水平。实行“一块地”改革有利于集中连片耕种管理,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农民欢迎。如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圩东村民组试点前土地过于零碎,地块最少的农户也有4块地。王怀尧户共21亩承包地,分成8块,相距最远的两块地超过3公里,最小的一块地只有20平方米大小,无论是种植、田管、还是收割都很麻烦,成本也高。合并成一块田后,收割机每亩服务价格是45元,收割得还很快。他说,“原来小地块,55元一亩,人家还不情愿干呢!”。“一块田”改革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规模经营,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55.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2.8%

三是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一块田”改革前,每户承包地至少要和其他6户以上承包地相邻,相互之间为“争地边”争吵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信访矛盾持续不断。“一块田”改革后,每户最多与2户承包地相邻,且地块面积、四至已经厘清,有效化解了农户之间地界不明、面积不实引发的信访积案,户与户之间因田埂地沟“多吃多占”等矛盾纠纷大大减少。

 

办复类别:A

联系电话:05585555309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623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889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方式:555530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0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