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57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1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索引号: 11341600734973979K/202507-00057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三农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1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7-29
发布日期: 2025-07-29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1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9 09:30 信息来源: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301号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黄西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严格规划设计要求。制定《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针对不同区域,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建设重点内容。充分动员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设计,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组织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等,共同勘查现场,全面摸排当地农田建设基础信息,使设计方案更贴合实际。

二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后监管6项管理制度10项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量化质量管理标准、厘清参与各方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定期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引入第三方跟踪管理机制,强化跟踪审计、检验检测、全流程管理。加强对项目总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管理,保障施工现场适时有序进行,对未能到岗履职的人员和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约谈、通报等。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87.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率88.1%,居全省前列。

三是制定建后管护制度。制定《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试行)》,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将资产移交至项目所在乡镇,再由乡镇安排村民委员会实施管护,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压实,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乡镇村的共同管理,确保农田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

一是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印发《亳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以“1+2+N”【1个头雁产业:“食药同源”食品产业;2个核心产业:白酒及滋补养生酒、生态畜禽产业;N个特色产业:精品粮油、绿色蔬果、亳州花茶、调味品等产业】为主攻方向,2024年,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336.58亿元、增速15.16%;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246个、投资额489.26亿元;新获得“皖美农品”品牌认定12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64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500个。20249月份成功举办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调度会。

二是做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企6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83家。建立农产品加工“规上、育规、拟退规”企业库,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0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10亿元以上10家,亿元以上150家。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998.7亿元,增速6%

三是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园区12个,谯城区芍花景观获评“中国美丽田园”,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和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57.9亿元,增速10.9%

三、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稳妥开展二轮延包。在全省率先制作《二轮延包动漫宣传片》,完善“六个一”资料体系,按照8个步骤积极稳妥推进延包工作,全市共完成延包合同网签100.7万户,占到期农户的99.9%。我市延包工作做法及成效获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充分肯定,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培训班在我市举办。

二是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2024年,全市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64.7亿元、增长5.1%。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集中整治,排查发现问题1788个,已完成整改1677个。

三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落实支持政策,提升规范化水平。20243月,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新农人协会。截至2024年底,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4.7万家,农民合作社2.5万家,土地流转面积555.5万亩、流转率达62.8%,其中300亩左右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66.2万亩、占比47.9%

四、突出精准招引培育,持续强化农村人才支撑

一是定向招引高端人才。扎实推进“亳揽英才”行动,促进各路人才下乡,投身乡村振兴,组织全市33家企业赴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开展“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亳州市2024年秋季“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现场提供岗位400余个,开展宣传推介、现场招聘和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1人。

二是加快培育本土人才。围绕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加强对各类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批农民“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乡村人才队伍。2024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3150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5人、农机手3233人,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13人,评定农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3人、中级18人,遴选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41人,实施乡村工匠“千师万匠”培育工程,做好市、县两级乡村工匠培育工作,认定市级乡村工匠名师300人,获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23人。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严格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人才慰问工作,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生活关怀。坚持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对照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分类分级目录,摸排入库C类人才3人、D类人才50人(正高级层次)、E类人才225人(副高级层次),以药都优才云卡为载体,积极落实人才在健康医疗、景区游览、乘坐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荐相应人才办理药都优才云卡2张。

五、聚焦四项收入构成,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抓就业支撑,促工资性收入倍增有力。积极组织多形式招聘活动,提供多渠道创业指导,强化多角度配套政策,连续9年开展“亳州老乡 请你回家”主题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氛围。2024,全市共开展“2+N”各类招聘活动1063场,参与企业1.42万家,达成就业意向11.54万人次,签订合同4.5万人次。

二是抓资产兜底,促财产性收入扩量有效。开展资产清查,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摸清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实施“两清理两利用”行动,对村集体公共空间和村级不规范经济合同集中清理,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和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盘活利用,挖掘村级增收潜力。2024,全市共清理各类集体土地资源3.6万亩、不规范经济合同390个,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1816万元。

三是抓产业强基,促经营性收入壮大有方。打造“1+2+N”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雁阵,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强化联农带农机制,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998.7亿元,居全省第1位。加强旅游业态培育,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促进农村电商融合发展,建成“互联网+”创业示范园等花草茶电商集聚地,全市花茶快递量3.55亿件、增长67.45%,被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授予“花茶之都”称号。

四是抓政策扶持,促转移性收入提升有为。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全市发放各类惠农补贴5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3%2024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0元,增长6.8%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双招双引”,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工作。

 

办复类别:B

联系电话:05585555931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620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889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方式:555530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06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