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农业农村局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一季度完成情况
|
序号
|
主要任务
|
主要责任单位
|
进展情况
|
1
|
居民收入增长与全省同步,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是加强协同配合。积极组织召开一季度农民收入形势分析会议,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挖掘农民增收支撑因素;二是强化指导调度。定期协调调查队入户走访样本户,规范记账方式,确保记录不漏项。截至目前,一季度数据暂未更新,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6.4%)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五。
|
2
|
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加强中医药、食药同源大健康、草本美妆协同发展,推动中药材商贸流通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2300亿元,产值超10亿元药业企业增至7家,销售额超亿元大品种10个以上。
|
市市场监管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起草了《关于推进亳药种植核心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举措(讨论稿)》,加大财政支持,推动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域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技术指导。起草了《亳州市中药材种植技术导则(四)》,包含板蓝根、防风、薄荷等中药材品种,指导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不断提升种植科技水平。2月10日,副市长刘婉贞带队赴谯城区十河、十八里等地调研、指导中药材种植和亳药花海建设工作。预计一季度,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3.5万亩,产值达26亿元。
|
3
|
做强做优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畜禽等细分产业,发展精深加工,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400亿元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产业招商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乡村发展创新博览会、安徽农品上海会客厅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56亿元。全市已被纳入省第五批示范创建主体9家,已获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6家。
|
4
|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业农村局于2月28日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整改暨农经推进工作会议,于2月20印发了《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稳妥推行“组账村管”规范组级资金管理的通知》(亳农经函〔2025〕5号),局分管负责同志分别于1月22日、3月12日深入谯城区和涡阳县等镇村开展督导暗访,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三变”改革村占比达96%。
|
5
|
落实“523”举措,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交通道路、城市管网、市政道路、农田水利等5个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做好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3篇文章,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
《亳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亳政办〔2024〕22号)已于2024年9月11日印发,其中2025年开工的项目有17个,涉及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和新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规划和土地综合集约利用等项目,目前各项目正按照年初计划稳步实施。
|
6
|
围绕农业增效益,实施“四良两优”工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是加强春季田管。印发了《2024-2025年度全市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关于做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提示函》《1-3月份春季田管意见》《关于趁雨雪天气及时追施肥料的通知》等文件,联合市电视台每周制作播出田管电视节目,指导农户科学田管。截至目前,全市共追施返青肥132万亩、拔节肥45万亩,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372.5万亩次,防治小麦草害458.98万亩次,663万亩小麦长势良好。
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处于设计招标阶段,蒙城县2月17日就已招标确定设计单位,谯城区、利辛县、涡阳县分别于3月5日、7日、25日挂网招标,3月20-24日市农业农村局与市督查考核办对各县区高标准农田进度进行现场调度。
|
7
|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推进工业化种植养殖,适度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林下经济4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是加强良种培育,做好小麦育种试验田间管理工作,开展品种特性特征调查,截至目前,我市自主培育的涡麦306、涡育16、“蒙丰203”等3个品种,已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初审。
二是强化装备支撑,已争取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亿元,通过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户、服务组织购置大型智能高端机械。目前已受理补贴各类机具8千余台套。同时,提前动员指导农机维修网点、农民机手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所用机具的检修调试和人员培训。目前已检修机具0.8万台,培训机手0.4万人。
三是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和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目前已发展规模养殖场2700家、设施渔业695个。
四是积极发展设施蔬果,推进蒙城县智慧菌菇产业园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方舱开展设施食用菌栽培,目前,已有6个方舱投入使用;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一季度已获证18个。
|
8
|
围绕农村增活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8个、中心村40个,迭代升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463个,完成改厕2万户,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替换,推动教育、医疗、养老和公共文化等优质服务向农村覆盖。
|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
一是申报省级精品示范村10个、中心村42个,待省审批。
二是印发《亳州市建设干净整洁摆放有序的美丽宜居自然村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改厕4000户。
四是2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千万工程”、美丽宜居自然村、改厕等工作进行了安排。
|
9
|
围绕农民增收入,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强化联农带农,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人以上。
|
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联
|
一、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一是确定了2025年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为9100元;二是会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筛查预警工作机制的通知》;三是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新识别监测对象151户489人,监测对象消除风险655户1671人。
二、加大对新农人协会的培育力度。落实《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修订)》,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三、有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积极开展2025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查工作,2月23日,召开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座谈会,对2025年度培训工作进行安排,要求优化培训形式和方式,积极对接相关培训机构。
|
10
|
打好净土保卫战,建设省级“无废城市”,培育废旧电池回收、报废汽车拆解、农林生物质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是组织县区开展秸秆台账调查工作,力争3月底前完成数据录入农业农村部秸秆台账系统工作。二是下发《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导县区启动实施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三是推进2024年安徽“两利用”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全市签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4个,完成投资4.1亿元。
|
11
|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5%、90%以上。
|
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
一、推进化肥控量和农药减量增效。印发了《2024-2025年度全市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关于做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提示函》《1-3月份春季田管意见》,联合亳州市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宣传田管技术10期,指导农民科学田管。截至目前,全市共追施返青肥132万亩、拔节肥45万亩,油菜追肥3万亩;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372.5万亩次,防治小麦草害458.98万亩次。
二、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处置方面。推进2024年全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加厚高强度地膜已经实施9.64万亩,完成任务的64.3%;全生物降解地膜已经实施0.4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农膜处置率提高到85.23%。
三、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一是组织县区开展秸秆台账调查工作。力争3月底前完成数据录入农业农村部秸秆台账系统工作。二是下发《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导县区启动实施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三是推进2024年安徽“两利用”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全市签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4个,完成投资4.1亿元。
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目前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约为92%,待农业农村部审核。
|
12
|
强化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土保持监管,做好蒙城芡河鳜鱼青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
扎实组织开展保护区禁渔工作。今年以来,常态化禁捕执法巡查29次,出动人员156人次、车辆31辆次、船艇11艘次,陆巡3180公里,水巡221公里;2024年12月25日-2025年2月15日,组织开展元旦春节专项联合执法行动1次,1月6日开展集中宣传1次。
|
13
|
守牢保安全底线,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落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
|
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消防救援局,市委网信办,市应急局,市农业农村局
|
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季度,协助省级监测我市蔬菜、畜禽、水产品159个,暂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开展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配合部级开展芹菜等专项监测11批次;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生产主体等6类人员开展农兽药残留限量国家规定培训,做到培训覆盖率100%。
|
|
|
|
|